Copyright ©2013-2017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9012782号-3.
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 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4)追究方式不同。 诬告陷害罪是公诉案件,诽谤罪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影响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是公诉案件外,一般均为自诉案件。 4. 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 民事 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 刑事 处罚的。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 刑事 处罚的。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