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9012782号-3.
例如,浙江大学将瘦肉精推广到中国的许梓荣就 被广泛质疑当年发表的文章中蓄意隐匿了试验中生猪的不良反应。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一)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环境浮躁、急功近利,是公认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前提,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 但教学科研人员、学术共同体乃至社会各界真正建立起对学术道德的信仰,才是问题的根本。 学术研究的底线是学术道德,学术研究的红线是法律规范。
从芯片造假、抄袭的博士论文到80%复制比例的出书多说明目前学 术不端行为的广泛性和频发性。 为此,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受到科学界 的广泛关注,并予以认真研究努力寻求对策。 2.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2.1 抄袭和剽窃 2.1.1 抄袭和剽窃的定义 抄袭和剽窃是一种欺骗形式,他被界定为虚假声称拥有著作权,即取用他人 思想产品,机器作为自己的产品的错误行为。
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是中科院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 设的意见》中指出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 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 为。 具体行为表现在:在学术领域内做虚假的陈述,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损害他人著作权; 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 的科学不端行为,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等;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 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