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9012782号-3.
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现在也还发生着,但是像目前的中国这样如此泛滥,以至于严重到快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 其表现形式不仅在人数众多、发生频繁,机构多样,而且表现在涉及范围广到了上至院士、教授、下至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 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 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期待在学术方面学术不端 行为越来越少,我也会在科研方面绝对的约束自己,不做弄虚作 假之事,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学术不端行为将对其日后学业生活乃至就业产生重 大影响[2] 。 此类诚信机制的加入,将对大学生行为起到 显著的约束作用,促进道德诚信自律意识的养成。 其次, 各大高校应构建完备的科研评价机制。
存在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未全面培养相关诚信意识;论文评判标准不正确;论文评判人员自身素养不能保证;法不责众;后果对社会影响小导致大众不重视该问题等都是造成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频发的原因。 因此,要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很有必要。 然而,报告中显示, 7.61% 被访者认为不应该严厉打击学术造假问题。 在是否应该将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列入刑法范围这个问题上, 88.83% 被访者认为应该将这些行为列入刑法范围, 11.17% 则认为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