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19012782号-3.
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 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 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 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 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 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
上周小编已为大家总结了上半年国内外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现在一起回顾下半年引起业界震动的大新(chou)闻。 曝丑闻能力,学术圈和娱乐圈一较高低一争高下。 进入2019年以来,风起云涌的学术界很忙,竞争很激烈,有些人硕果累累,有些人尝到科研的甜头,有些人吃了苦头,被外界频频揭发各种学术不端事件。 有全文抄袭、有套改抄袭、有部分抄袭、有伪注、伪造文献、有一稿多投…… 8月,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在新闻办公室网站上发布声明称,两名肯塔基大学教授和一名科研人员因在几篇发表的论文中犯有重大科研不端行为而将被开除。
”赵延东对记者说,“这一结果有力地说明,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会败坏学术风气,还会对新一代研究者产生一种极恶劣的‘示范’效应。 那些在充斥着这种不良风气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很容易受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引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